合格的冷鲜肉的鉴定方法
一看:先看肉色,肉品表面光洁、细嫩,则为合格的冷鲜肉;表面发暗、发干,则为不合格的冷鲜肉。其次看脂肪,脂肪洁白、光泽油腻,则为合格的冷鲜肉;脂肪无光泽或呈灰绿色则为不合格的冷鲜肉。
二嗅:嗅闻肉的气味,无腥臭味,气味较纯正的肉,则为合格的冷鲜肉;略有氨气味或酸味的肉,则为不合格的冷鲜肉;有刺鼻腥臭味的肉,则为变质肉。
三摸:用手触摸肉表面,若表面湿润、切面不黏肉的肉为合格的冷鲜肉;若表面微干、切面有粘手感的肉,则为不合格的冷鲜肉;表面极为干燥、切面粘手严重的肉,则为变质肉。
四压:按压肉表面,若按压后的凹面能快速回复原状,则为合格的冷鲜肉;若按压后肉的凹面恢复较慢或不能完全复原,则为不合格的冷鲜肉;若按压后凹印不能恢复,则为变质
冻猪肉解冻科学的方法是用接近0℃的冷水,而不是用温水甚至热水。因为冻猪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猪肉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鲜肉中主要含有水、蛋白质、脂肪、肉浸出物、维生素、微量的矿物质等。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冻猪肉升温的方法是科学的。
冻猪肉的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冻成了冰, 形成了肉纤维与细胞中间的结晶体。这种汁液的结晶体是一种有价值的蛋白质和美味物质。食品生产严格按照国家食品监管局规定,活猪入场前需检验并消毒,没有问题方可进入工厂。如果用热水解冻,不但会失去一部分蛋白质和其香味物质,更主要的是会生成一种称为丙醛的一种强致ai物。所以冻猪肉一定要用冷水解冻或使其缓慢地自然化解。
选择大品牌标准化肉类供货商
一般要选择有品牌、有规模、严格执行标准的正规厂商,其肉类质量、运送效率和货源都要有保障,所以牛、羊肉的冷冻原料应选择规模较大的供应商;猪肉、家禽等冷藏原料肉,则选择具有优良肉类制品的厂商,这样才能使原料鲜度得到保证。千秋食品值得您选择~
尽量缩短肉类加工时间
为了维持肉类鲜度,应尽量避免将肉类长时间暴露于常温中。肉类在常温中20分钟,其温度即可上升2℃,微生物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繁殖。冻猪肉的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冻成了冰,形成了肉纤维与细胞中间的结晶体。在37℃下,5个小时可以使1个微生物10亿个微生物,所以,肉类在停止加工后要立即送回冷库保鲜。国外超市的生鲜配送中心也一定是在低温的冷藏环境下加工分割,所以我们尽量保持肉类存放环境的低温。
猪肝颜色发黄,是肝yan吗,该如何解释?
答:首先可以肯定的说:不是肝yan。正规屠宰场选用来自非疫区健康生猪,经质检人员严格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层层把关。至于猪肝颜色发黄,主要是因为猪种、猪龄及屠宰加工条件(如浸烫、放血)的差异导致颜色的不尽相同。
猪肝为什么会出?
答:猪肝是主要的贮血,里面有许多细小的小导管,在宰杀过程中即使充分放血也不可能完全放尽猪体内的残留血液,尤其是象ganzang这样的贮血内的残留血液更难以放尽。在冷藏、销售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压挤、颠簸等原因,还会导致有一小部分析出。
肉炖不烂,顾客怀疑是母猪肉,该怎样解释?
答:猪肉炖不烂,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炖煮时间不够;
(2)猪龄大,肌纤维比较粗,加工后常有不烂之感;
(3)部位不同,加工后口感也不同。如后腿肌肉,属于骨骼肌,平时运动量比较大,肌纤维比较粗,肌间脂肪少,加工后口感比较硬;而颈背肌肉,平时运动量较少,肌间脂肪较多,加工后口感比较适口;
(4)猪肉预冷时间短,没有充分排酸或宰前受紧迫刺激产生应激反应等原因也会导致加工后肉的口感较硬。
带筋猪蹄上有褐点,是怎么回事?
答:猪在行走、奔跑、运输过程中因碰撞、挤压、磕拌或JI打等原因造成猪蹄损伤,导致皮下淤血,宰前侯宰时间短,不足以令其自然恢复;或是以前曾经受Ji,伤愈后留下的斑痕或在吊挂过程中形成的淤痕。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冷冻猪肉大额采购价格的千秋食品于2025/4/1 9:26:3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uozhou.mf1288.com/njqqsp-285257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