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储藏特性
不同于其他储粮品种,小麦具有后熟期长、吸湿性强、容虫害等特性。刚收获的小麦具有生理后熟期,通常两个月左右,后熟期间小麦呼吸量大,代谢旺盛,极易发热出汗,影响储藏稳定性。结构方面,小麦籽粒的皮层很薄,组织松软,且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吸湿能力很强;此外,相较于稻谷,小麦籽粒无外壳保护,极易遭到虫害破坏。因此,小麦保管难度大,一旦保管失误,极易发生虫害、霉变。
脂肪酸值升高。在烘干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好温度容易引起玉米产生烘糊粒,一般在50度以下,对玉米的色泽和味道影响不大,脂肪酸值变化也不明显。若粮食的温度在60度以上时,玉米颜色发灰,还会出现焦糊粒,失去原有玉米甜味,脂肪酸值变化较大。新收获的玉米脂肪酸值一般在15左右,很少有超过20的,不完善粒也低。而高温烘干的玉米脂肪酸值和不完善粒中的破碎粒和热损伤粒比较多,指标普遍高,有的还有烘糊粒,所以由于烘干条件的不适宜,引起了质量指标发生变化,不宜继续储存和流通,只有轮出。
加工工艺设置过度造成粮食损失。以稻米加工业为例,抛光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加工程序,早抛光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附着在大米上的糠粉,一般抛光一次。但现在为了让大米看起来更白、摸起来更滑,靠卖相赢得更多消费者,抛光从一抛变成二抛、三抛,追求“精、白、亮、美”,如此过度抛光使大米的营养价值降低,成品大米仅剩下营养为 5%的胚乳。过度抛光既损失了营养,又浪费了粮食,每增加一次抛光就增加 1%的损失。此外,抛光机动耗是碾米设备中的,每台功率从 37~90千瓦不等,每增加一次抛光每吨米约增加电耗 10 千瓦时,造成能源浪费,成本增加。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粮库保温门厂的上谷仓储设备于2025/3/6 9:48:27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uozhou.mf1288.com/sgccsb123-2846055860.html